考研的時候如何擇校?這里告訴你
時間:2020-02-24 訪問量:1135
如何考研有效擇校,這里給你幾個維度進行分析。
問題分析
“考研擇校”這句話補充完整就是“我要如何選擇一所學校讀新傳的研究生”,問題拆分后,就是要從“我”“學校”“新傳專業”三個方面來解決問題。
因此,我們可以逐一分析影響“考研擇校”的三個因素。
具體因素分析
■(一)“我”自身情況
1.是否為跨考新傳生
坊間流傳著一個考研屆名詞叫做“三跨考生”,其實這個詞是不存在的,跨地區跨學校對考研的影響本來就很小不說,大部分同學考研都是要考比自己學校稍微高一點的學校,唯一可以成為“跨”的,就是跨專業了。
但其實跨專業與否對于新傳考研的同學來說,影響也沒有想象的那么大。本科為新聞傳播大類的同學,由于備考學校和本科學校的風格差異等,備考大多要重新準備;本科為文科大類的同學,備考初期會感覺生疏,但打牢基礎后應該很快可以適應這一學科的學習;本科為理工科大類的同學,在新傳的語言表達上需要付出更多努力,但本科專業背景帶來的獨特視角可能會成為自己獨特的優勢,比如北大新媒體院的研究生課程里有就有編程等計算機專業課程,因此北大老師也很喜歡有計算機專業背景的同學。
這一點總的來說比較好衡量,在理解了自身專業背景的情況以后,我們接著往下看。
2.求穩還是沖擊名校
對于還在校園里備考的同學來說,這或許是一個十分感性的問題。不少同學報考名校都是因為有名校情節,當然也有一些同學是計劃先要讀一個研究生而求穩。所以感性的判斷也沒關系,讓自己明確一下自己內心想要的,畢竟道路是自己要走的,一定要自己喜歡才行呀!
對于在職讀研、辭職讀研或者二戰的同學來說,這個問題就明朗了許多,不屬于感性判斷階段。在校的也好,已經畢業了的也好,求穩還是沖擊名校都要和自己未來的規劃結合在一起考慮。想好自己的未來規劃,然后給自己一個回答。
3.備考狀態
在備考前要確定一下自己的備考狀態,是在職備考,還是全職備考;是一心備考,還是備考找工作兩手抓。對自己的備考狀態有一個預估,這里的預估可以和已經考上的同學備考的狀態做一個對比,不要想當然,要客觀。
■(二)學校因素
給學校大致分類,可以分為以下四類:
一線城市名校、一二線城市985、二線城市新傳強校、普通高校
一線城市名校,如北大、清華、人大、北師等,背靠北京,實踐的前沿,對于開拓視野大有助益;
一二線城市985,如中央民族、南大、川大等,當地認可度很高,如果再加上新傳學科建設不錯,是很值得讀的;
二線城市新傳強校,如浙傳,背靠浙江臺,會有很不錯的發展機會;
普通高校,對于想先讀一個研究生的同學而言,普通高校也是不錯的選擇,基本可以比較順利的前進一步。
■(三)新聞傳播專業因素
新聞史、新聞理論、新聞寫作、傳播學、廣告、新媒體、研究方法等,每個學校的專業側重點會有所不同。專業的側重點與學校所在地、未來規劃相結合,就會顯示出它的影響力。一般而言,南方報業實力猶存,偏向傳統新聞寫作;北方對新媒體的研究較多。當然不絕對,具體的要從對學校老師的研究來看。
綜合上述因素,基本上可以確定自己要選擇哪類學校了。那么具體的在幾個學校之間做對比時,或者在確定了這個學校后對其做具體考察時,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呢?
如何具體的考察一個學校(以熱門名校為例)
這部分我們結合名校和熱門學校的考研形式來分析,從報錄比、真題、分數線三個部分入手,提供考察一個學校報考性價比、與自我能力匹配情況的方法。
■(一)報錄比只是一個參考
首先看一下名校報錄比趨勢:
北大、清華、南大、復旦學碩錄取人數少,一般個位數,報名人數多;
人大、廈大、川大、武大、暨大、湖大、上大、中傳、北師,相對招生人數多些
浙傳背靠浙江衛視,報考人數多
華師招生人數不穩定
其次,報錄比有水分,并且在不同級別的學校中水分不同。許多備考的同學準備并不充分,比如有很多打醬油的,也有很多邊考邊找工作的,這些都混在了報錄比里;好學校有時候看起來報錄比較高,但實際上競爭對手的實力很強,這也沒辦法在報錄比里顯示。
■(二)真題才是重要指標
學校風格從真題里可以窺見。北大、清華、南大等名校題目靈活、考察面廣,其他大部分學校題目比較基礎。從真題里可以發現命題重點、命題偏好,甚至考察內容(如側重新聞還是傳播,考不考新聞史、研究方法)。
■(三)分數線
分數線波動大時,絕對數值不值得參考。分數線波動小時,要在最初給自己各科定一個目標。
此外,每年會有一批學校新增新傳學科(或二級學科升級一級學科)、新增新傳專碩、新增方向等,會擴招,這是一個付出小代價進入心儀學校的機會
看到這里,不知道你心理是否已經有了幾所學校了呢?
除了上述因素和解決方式,師姐的講座里還涉及到了專業課如何備考,全年復習規劃、新傳考研有哪些坑等,想要了解多來這里逛逛哦。